夏日南大港湿地成为“候鸟幼儿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1:40:00    

今年夏天,南大港湿地生机盎然,草鹭、苍鹭、白鹭等数十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孵出2000余只幼鸟。这里宛如一座热闹的“候鸟幼儿园”。

湿地核心区域里,育儿场景格外温馨。巢中的幼鸟探着脑袋嗷嗷待哺,鸟爸鸟妈们则忙个不停。据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夏季,湿地鸟类种群数量和种类均呈增长态势。

鸟爸鸟妈

慈爱又不乏严厉

浅滩与芦苇丛间,鹭科鸟类的育雏场景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以优雅身姿演绎着自然界的育儿温情。

清澈的水面上,一只白鹭亭亭玉立,一身雪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细长的黑腿轻点浅滩,时而低头啄食,时而引颈远眺,宛如幼儿园里优雅的保育员。

芦苇深处巢中,一些白鹭雏鸟挤成一团,嫩黄的喙此起彼伏张开。鸟妈妈叼着小鱼精准喂食,鸟爸爸在一旁警戒,遇到惊扰便展翼护巢。午后,亲鸟带幼鸟到浅滩“实习”。小白鹭尝试啄水却吸进泥沙,亲鸟会轻梳其羽温柔鼓励。

苍鹭则是“威严家长”,灰褐色的羽毛透着沉稳,双翅展开宽度达一米多,飞行时就像小型滑翔机。几只幼鸟站在芦苇秆上,笨拙地拍打着翅膀。一只胆子大的幼鸟突然纵身一跃,但因没掌握好平衡,直直地向水面坠去。亲鸟见状,像箭一样俯冲而下,用利爪稳稳托住幼鸟,将它送回巢中。这样的“飞行训练”每天都在进行。亲鸟从不溺爱,直到幼鸟能在巢穴周围短距离滑翔才停止示范。

草鹭是低调的育儿能手,黄褐色羽毛与芦苇颜色相融,不仔细看难寻其踪。草鹭亲鸟轮流外出觅食,带回泥鳅、水生昆虫等食物时,却不会“公平”喂食——抢着站到巢边的雏鸟能先得食,缩在后面的则要等待。

白琵鹭、普通鸬鹚

育儿各有妙招

湿地深处,白琵鹭与普通鸬鹚的育儿场景同样精彩。它们凭借独特的生存技能,为“候鸟幼儿园”增添别样趣味。

白琵鹭一袭白羽配黑脚,最惹眼的是琵琶状扁平长嘴,觅食时在水中左右扫动,如同用勺子捞物。这边,一些白琵鹭幼鸟正跟着父母学习捉鱼。它们灰黄色的绒毛未褪,把小嘴伸进水里胡乱搅动。有的幼鸟把嘴插进泥里拔不出来,扑腾着翅膀原地打转。亲鸟见状,再重新示范动作:长嘴入水摆动探食,触到小鱼便迅速合嘴,动作行云流水。

普通鸬鹚是“捕鱼教练”,弯钩状的嘴是捕鱼利器。鸬鹚的巢穴中,几只毛茸茸的幼鸟伸长脖子等待喂食。一只亲鸟捕鱼归来时,喉部皮囊鼓鼓囊囊的。它站在巢边张开嘴,幼鸟便争先恐后地啄取鲜鱼。普通鸬鹚的“潜水课”更精彩,亲鸟猛扎入水,几秒后叼鱼浮出。小鸬鹚纷纷模仿,稚嫩的模样非常可爱。

白眼潜鸭的育儿场所藏在芦苇荡边缘。亲鸟用绒羽在苇丛筑巢。雏鸟裹着灰褐色绒毛,出生不久便跟着下水。一只雌鸭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随后叼着小鱼浮出。雏鸟们立刻围拢模仿,但总是不得要领,只把头探入水中,溅起细碎水花。雄鸭在旁警戒,遇到惊扰便低鸣示意,带领全家潜入苇丛。

今夏幼鸟成活率

显著提高

“今春以来,草鹭、苍鹭、白鹭、白琵鹭、普通鸬鹚、白眼潜鸭等数十种鸟类在湿地繁衍生息。”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夏天,南大港湿地孵出2000余只幼鸟,幼鸟成活率比往年高出近10%。现在幼鸟正在茁壮成长,即将进入成熟期。

如今的景象,离不开南大港湿地的生态修复。湿地通过实施退养还湿、水系连通、生态补水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使得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水质和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为鸟类提供了更优质的栖息和繁殖环境。

“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片‘鸟类的家园’,更要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持续开展生态研学和科研监测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热爱湿地、保护湿地,共同守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

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张景兴

相关文章:

夏日南大港湿地成为“候鸟幼儿园”07-23

远行07-12

梅溪湖“海绵城市”守护您的雨天出行07-01

西安再表态:绝不姑息、彻底斩断、严肃追责06-14

C视频 | 上万只猛禽飞过崇州天空05-21

肺片惊现“鬼脸”?女子中招“隐形杀手”,死亡率高达80%05-18

湖南新宁发现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黄胸鹀05-07

穿胶鞋、背设备、蹚潮沟,女博士扎根黄河口守护候鸟11年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