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设有“投资融资促进”专章,为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优化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是促进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我国在优化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较为突出的制度性突破是在2023年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并在浙江和广东等省份先行试点相关条例,今年通过该法并开始施行。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服务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保护,以司法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也陆续推出促进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的优化举措。2021年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内设创新层和基础层,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截至今年1月份,北交所上市公司263家,超八成为中小企业,近九成为民企。同年,深圳推出“首贷户”培育机制,已惠及超过40万首贷户。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极大缩短了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审核周期,推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供应链金融、银行间市场的“科创票据”等金融工具创新,已帮助成千上万民企获得融资。浙江省的“贷款码”、广东省的采购预付款保函替代保证金,以及重庆市的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为民企降低贷款门槛,缓解融资难题。
在优化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制度性障碍仍未彻底破除,隐性壁垒仍顽固存在,产权保护的执行仍然不足,制约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金融服务适配性不够,针对轻资产科技企业的信贷产品创新滞后,供应链金融覆盖面小,大量中小民企仍被排除在核心企业信用链条外,风险定价机制失灵;等等。未来,需瞄准痛点,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投融资环境。
政府层面,应加强制度保障、市场引导和金融支持。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融资支持等核心条款,支持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并依法享受国家支持政策。建立企业维权快速通道,动态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切实把法治保障和破除隐性壁垒落到实处。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和政策性担保扩容,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如推动“新三板—北交所—创业板”转板机制和鼓励企业并购重组等。通过数字化赋能民企信用体系,如建设全国统一企业征信平台,整合税务、社保和海关等数据,推广“以信换贷”“数据贷”模式,以破解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难题。
企业层面,应提升融资能力和治理水平。优化资产结构与融资策略,如通过多种方式盘活专利、商标和数据资产等无形存量资产质量和质押融资效应,提高再投资能力。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上市或发行债券直接融资。探索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多元化创新融资渠道。加强产业链协同,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和订单融资等方式,借助大企业信用获取低成本资金。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和建立数字化信用档案等方式,提升融资效率。
投资者层面,应优化投资生态和风险管理。金融机构要提供适配民营企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如基于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等非财务指标授信开发“科技贷”“人才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并通过各种担保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设立民企专项投资基金,鼓励PE/VC投资成长型民企。增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如建立ESG投资标准以吸引长期资金,引导机构投资者增加对优质民企的持股比例。引入AI大数据分析,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加强信贷风控管理,减少银行信贷对抵押物的依赖,以提高信用贷款占比等。
(作者巫云仙 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瞄准痛点优化民企投融资环境05-24
宏创控股635亿元“蛇吞象”重组:山东前首富家族全力运作,股价却差点跌停05-23
直击*st金科重整获批后股东大会!董事长:全力推进重整,努力数月内恢复发展05-22
专家:外资机构纷纷看好,A股会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宅男财经05-15
太原市民营企业服务月招聘活动举办 提供1600余个就业岗位05-11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营造良好绿化环境 迎接民族团结大巡游活动05-08
放大招!长线资金入市,房贷也减负了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