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文燕飞) 铁三处社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坚持“党建引领、互嵌共融、共同治理”理念,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生活环境。通过各民族在空间、情感、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聚焦党建引领,构建互嵌式多元体系。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紧贴各族居民所思所想所盼,健全包联、联席、联结“三项制度”,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融入党的建设,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引导各族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打造多元主体、多元参与的民族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聚焦六共模式,推动互嵌式融合发展。一是打造共居环境,实现空间互嵌。社区依托小区长廊、凉亭等景观,因地制宜打造“一廊(民族团结进步长廊)、一馆(红色教育展馆)、四室(民族团结实践室、民族团结活动室、民族团结文化室、民族团结生活室)、一广场(同心广场)”等活动和教育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将民族团结进步等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当中,引导各族群众共同缔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人文和谐的幸福家园;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共建和美家园”等活动,整修树木、清理杂草等1300平方米,清理清运生活垃圾260余吨,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激发了各族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打造“幸福铁三”共同精神家园,实现区域物理空间融合,让居民安居乐业。二是营造“共学”氛围,实现文化互嵌。传承弘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团结奋进的铁道兵精神,开设“石榴红”课堂,通过讲述红色小故事、学习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等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组织开展“最美统战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化共同体,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凝聚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三是统筹“共建”资源,实现服务互嵌。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持续深化“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制度”,有效整合辖区内人力、物力、组织、文化等各类资源;深化拓展常态化共驻共建机制,找准“共治共建共享”切入点和着力点,组织开展邻里学、邻里帮、邻里情、邻里和等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四是坚持“共享“原则,实现情感互嵌。以各族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凝聚群众智慧,充分发挥好“社区民意联络站”、“三方联动”协商会、居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院子会”等议事决策协商平台,累计征求各民族群众对社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困难群众生活等方面意见建议和诉求115条,为各民族群众提供帮代办、咨询引导、纠纷调解、帮困解难等周全细致的服务120余次。在强化服务、打牢基础、营造氛围上下功夫,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五是形成“共事”模式,实现就业互嵌。社区以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就业服务、便民服务、商户联谊为基本支点,为各族居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与支持;积极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提供零距离就业服务,目前,组织社区区各族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6人,提供岗位信息100余条,让6名社区居民走上了就业岗位;在基层治理议事协商中,坚持做到群众事群众议,引导各族群众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共治和智治的有效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六是开展“共乐”活动,实现心理互嵌。以铁道兵精神文化为载体,以传统节日节庆为契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邻里中心、教育基地等活动阵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深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五进”“三结合”活动,将活动与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相结合,引导各族群众同心同行、同频共振,共同打造出幸福、和谐、文明的各民族团结大家庭。
聚焦共同治理,构筑互嵌式治理格局。始终以“同心聚力 共同缔造”为目标,持续打造“一家亲·石榴红”品牌,坚持“五小五大”工作法,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聚焦社区治理难题,充分激发各民族群众“主人翁”意识,坚持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发动各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小区环境提升、文体娱乐、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活动30余次,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倡导“民族团结一家亲,公益服务暖人心”的志愿服务互助理念,通过小公益彰显大爱心,积极组织各民族群众参与社区创文、义务巡逻、关心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48次。今年以来,社区累计为群众办理实事200余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关文章:
“笔墨传道”!江汉教育文化润心强师能05-24
茅箭区武当路街道铁三处社区“社会治理”+“民族团结” 同心聚力构建美好社区共同体05-24
汝州市举办庆祝曲剧诞生99年文化活动05-23
太原正能量|九旬老人摔伤 众人合力救助05-23
青岛青发控股集团发布“创心长青”党建品牌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