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享非遗+庙会,是怎样的体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0:52:00    

5月5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苏州站暨2025年国家级非遗金村庙会在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村精彩开启。50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深入基层、直达“村口”,在“五一”假期里,为当地村民和游客献上一场高品质、接地气的非遗盛宴。

活动通过展示展演、技艺体验、亲子互动等形式,不仅让村民和游客近距离沉浸式体验江苏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还感受到金村庙会浓厚的亲情、人情和乡情,进一步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激发了人们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热情。

非遗+庙会:传统与现代奇妙邂逅

本次活动通过创意策划,将金村庙会与非遗活动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场独特的传统文化盛宴。金村庙会作为活动的重头戏,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活动现场,不仅有传统的威风锣鼓、舞龙舞狮表演,张家港塘桥本土科技企业还带来了最新研发的机器人,与广大村民游客互动对话,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为庙会增添了别样的活力。

据介绍,金村庙会始于宋代,是以金村永昌寺为核心地点、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正日、以祭祀抗倭英雄金七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民俗活动,2014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活动真是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金村庙会我是每年必来的。今年与往年相比,活动更加热闹,看到来自江苏各地的传统技艺与这座千年古村融为一体,让非遗真正来到我们老百姓的家门口,让古村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场一名游客向记者表示。

非遗+市集:文化瑰宝与现代生活的精彩对话

现场非遗市集上,各种非遗代表性项目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充分感受到江苏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在“指尖非遗”区,金银细工、常州梳篦、东海水晶、扬州毛笔等制作技艺以及苏绣等项目的传承人,展示了巧夺天工的传统工艺。“舌尖非遗”区,集聚了一批正宗江苏风味,南京盐水鸭、三凤桥酱排骨等各地美食,昆山奥灶面、马詠斋熏腊品、沙上沙酥等苏州本土食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一饱口福。

在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昆山奥灶面制作技艺的展位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法娴熟,面团在案板上翻飞,转眼间便被拉成细长的面条,投入滚烫的汤锅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边忙活,还一边耐心地讲解着奥灶面的制作工艺和独特之处。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奥灶面便呈现在食客眼前。

据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昆山奥灶面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就已声名鹊起,“奥灶”二字,指的正是面做得好吃的奥妙就在炉灶上,“奥灶面”的名字渐渐地就确定了下来。现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顾氏新闸萝卜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顾忠平对“同道”的面条赞不绝口,表示自己“这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吃到最后连汤都一滴没剩”。

活动现场,不少游客在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菊花酒”摊位前驻足。菊花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彩平介绍,相传菊花酒是被韩世忠带火的,那时将士出征时常将此酒作为践行酒,凯旋之时则作为庆功酒,今天的我们仍能通过充满活性的酵母发酵,品味到几百年前的古老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菊花酒的灌装容器必须使用塑料瓶(食品级)而非玻璃瓶,原来即使在灌装之后,酒中的酵母仍维持着慢发酵,不断产生的气体将充满容器,若使用玻璃瓶则容易炸裂,因此塑料瓶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村民、游客还可在“潮玩非遗”区体验高淳羽毛扇、南通扎染、苏派盆景、后塍竹编、沙洲风筝、沙上虎头鞋等制作技艺,亲身感受非遗的时尚潮趣。

其中,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沙洲风筝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众多目光。风筝不仅图案精美、色彩斑斓,而且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现场,沙洲风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倪鹤年一边详细讲解沙洲风筝的制作过程,一边展示各种形状的风筝——充满童趣的各种卡通形象,有栩栩如生的动物,有寓意吉祥的图案,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从选材、设计到扎制、绘画,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一名带着孩子前来的家长感叹。

除此之外,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展演,也让观众大饱眼福。其中,苏州评弹《梅竹》《茉莉花》等经典曲目悠扬婉转,细腻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韵味;江南船拳表演则刚劲有力,一招一式尽显江南水乡人民的勇武与智慧,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不仅展现了非遗的多样性与独特魅力,也让人们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的精湛技艺。

非遗+文旅: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

活动期间,配套举办的“非一般”的市集、“匠心传韵·园游手作”非遗活态工坊等系列非遗“六进”活动,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百姓,赋能文旅消费和乡村振兴。

这次活动还推出了一项别具一格的特色项目“长桌宴”:中午,随着一盘盘塘桥蒸菜被端上桌,“宴飨非遗·味传乡情”塘桥蒸菜非遗宴在高新区(塘桥镇)金村老街开席。百米长桌一字排开,干蒸鹿苑鸡、荷塘三鲜、鸿运猪手等一道道蒸菜让整条街道鲜香四溢,百余名游客和村民欢聚一堂,共享非遗盛宴。

活动负责人介绍,塘桥蒸菜作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当地把塘桥蒸菜和村民宴请亲朋的习俗相结合。“这不仅是一场味蕾的享受,更是文旅融合的一个接口,将成为集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和城市营销为一体的特色项目。”

前来参加活动的游客和村民意犹未尽,参与活动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纷纷表示,“五一”小长假期间让非遗来到老百姓家门口,不仅丰富了节日期间老百姓的生活,成为人们假期出游的新选择,也推动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为促进文旅融合、提升地方经济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三天来,苏州站活动吸引了线上线下20多万人次参与,近10万名村民和游客走进张家港金村逛庙会、赏大戏、品美食,选购心仪的非遗好物,“非遗长桌宴”、非遗研学游等特色产品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带动非遗市集、本地商户、庙会大集等实现销售收入超 100 万元,让家门口百姓享受到实惠。

“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活动接下来将陆续走进省内其他9个设区市。至今年12月,全省各地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因地制宜开展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00多场,让非遗更贴近大众,让每一名参与者都能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共同守护和传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郭博文

相关文章:

岱岳区祝阳镇井家洼村乡村周末大集启幕05-06

家门口享非遗+庙会,是怎样的体验?05-06

约2500个学位!海口这个城市更新项目将配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05-06

逛吃、游购、嗨买,江苏“旅”出奇招!05-06

人气旺 市面暖 活力足——2025年“五一”假期盘点05-05

河南宝泉景区回应游客被困悬崖:体力跟不上,教练已辅助完成05-05

文化消费亮点多成色足05-05

酒店满房,文旅局长“腾家”救急!网友:真诚是“王道”!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