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至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40余名记者在湖北省采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情况。5月22日,记者在汉参加中外记者见面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长江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
湖北是长江流经里程唯一超千公里省份。近年来,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摆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5月21日至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40余名记者在湖北省采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卡塔尔、日本等国媒体的外国记者。5月22日,记者在汉参加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内陆开放等方面进行提问。
从科学技术攻关到优势产业发展,从地理交通优势到内陆开放赋能……在湖北,中外记者最关注的是什么?

5月21日至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40余名记者在湖北省采访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情况。5月22日,记者在汉参加中外记者见面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关键词:科技创新

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记者们踊跃提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提问中,不止一位记者关注“光谷”。
新华社对外部记者提问时提到,以“光谷”为核心的光电子产业在湖北已具规模。法国回声报记者提问时也表示,自己即将前往长飞光纤参观,了解到光谷正在打造全球性光纤光缆产业高地,中国有很多光纤光缆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法国回声报记者提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长飞光纤是全球领先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以及数据通信相关产品的研发创新与生产制造企业。长飞光纤新研制的‘空芯光纤’用空气做纤芯,光在里面的传输速度提高了47%,传输的时延降低了30%。”省科技厅副厅长夏松说,在光谷,有许多这样的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场景更新、产品升级,从而更好地造福民众。
中国光谷,世界光谷。多年来,光谷聚“光”成“链”、集“链”成“群”,走出一条“追光逐芯”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2024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迈入万亿元。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
夏松介绍,湖北将深入实施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进一步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不断扩大人才规模。
比如,扩容实施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专项,每年遴选培养不少于200名青年拔尖人才,“博聚楚天”项目每年新进站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后2000人。湖北还将探索健全股权激励、职务成果赋权、分层分类评价等机制,营造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幸福生活的环境。
为更好地解决创新所需要的“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湖北还将以创新生态的“阳光雨露”,催生科技创新的“百花齐放”。
在科技金融方面,聚焦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的需求,持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培育多元化创投机构,加快推进知识价值信用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保障。
在开放合作方面,持续高水平举办东湖论坛、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等标志性活动,构建更加开放的科技创新合作网络。
关键词:产业发展

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记者们踊跃提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当前,湖北正在研究编制“十五五”规划。“十五五”期间有哪些重点项目,湖北下一步产业发展重点在哪?这是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最关心的问题。
“‘十五五’期间,投资形势将发生变化,更加注重投资效率、效益、效能。”省发改委副主任毛明天说。
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湖北将加快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推进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大幅提升长江中游通过能力。加快推进汉湘桂内河航运大通道建设,推动长江、汉江、湘江航运互联互通。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大对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研发等关键环节投入。
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并重。湖北将投资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6万个,新增保障性住房7万套,新建充电桩10万个,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
坚持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双轮驱动。今年4月,湖北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面向民间资本的投资项目清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湖北民间投资占比近60%,民间投资信心不断增强。
在产业发展方面,毛明天介绍,湖北将推动汽车、化工、钢铁产业转型,力争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00万辆,精细化工占比超过50%,中高端钢产能占比超过70%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7年,高端装备、绿色建材、新材料、低碳冶金、软件和研发设计等产业规模达到5千亿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时空智能、深空深海深地、农业微生物与生物育种等加速形成产业规模。
关键词:内陆开放

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记者们踊跃提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湖北是世界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重要窗口。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就近来美国发起关税大战一事询问湖北有何应对策略。
“湖北作为经济大省,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商务厅一级巡视员陈荣文说,今年1月至4月,湖北进出口总值2607.8亿元,增长27.5%,充分彰显了湖北经济的强大韧性。
办好自己的事,湖北做了什么?
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组织近千家企业参加106场国际性展会,签单成交9亿美元。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湖北站暨乐购湖北消费季活动,200多家外贸企业、采购企业现场对接,签约金额达145亿元。依托武商、中百等重点商超以及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设立“出口商品拓展内销”专区。
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今年4月,花湖国际机场所在地鄂州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湖北已拥有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帮助更多外贸企业“触电”出海。
今年2月,湖北提出“建设开放支点”“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九州通商、九州通融”。
陈荣文表示,湖北将重点实施外贸龙头企业育强、外贸平台倍增、专精特新外贸“小巨人”、中小外贸企业“繁星成长”四大计划,提升“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外向度,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等各类开放平台服务功能、运营效能,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高质量开放型经济集聚区。
统筹整合“水铁公空网”五类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构建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加快形成国内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辐射最广的现代物流体系。
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口岸通关、跨境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便利化水平。高水平办好相约春天赏樱花等重大经贸活动,打响“投资中国 优选湖北”品牌。
“诚邀国内外广大朋友来湖北考察交流,亲身感受湖北的自然风光之美、历史文化之韵、发展活力之强,共享发展新机遇,共创美好新未来!”湖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中外记者见面会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中外记者见面会上,3个关键词展现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05-23
青岛青发控股集团发布“创心长青”党建品牌05-22
“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05-20
成都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即将上线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