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长线资金入市,房贷也减负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1:17:00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业界看来,本次发布会政策意图明确、针对性强。总量政策主要针对活跃资本市场、降低融资成本、释放地产需求。结构性政策主要致力于推动科技产业升级、促进消费、提振股市、稳定楼市、稳定金融体系、以及为困难企业纾困。此外,在美中关税大幅上升、外需不确定性上升之际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联手举办发布会、并安排于A股开市前向市场集中宣布多项增量金融政策,其稳市场政策意图十分突出。


扩投资促消费提信心


  降准降息是外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些政策措施表明,着眼于有力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稳定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开始在数量型政策、价格型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三个方向全面发力。


  具体来说,下调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0.1个百分点,将引导5月LPR报价跟进下调,进而降低各类贷款利率;降准0.5个百分点,向银行体系注入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这将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并支持政府债券发行。


  这是继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准以来,两个货币政策“大招”再次同时出手,表明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在稳增长方向全面发力,也是这次宣布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中的“重头戏”。“我们认为,在当前时点宣布降息降准,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持续巩固楼市稳定


  房地产市场向来是经济信心的“压舱石”。此次政策双管齐下,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

  经济学家万喆表示,在需求端,刺激政策密集落地,包括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也降低,预计每年能为居民节省利息超过200亿元,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也明确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适配的融资制度。这些措施能够直接降低购房成本,叠加首付比例下调的预期,能够有效激活刚性和改善性需求。在供给端,主要是风险化解机制的升级。金融监管总局还将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推动房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产负债表,和过去的一些政策形成政策接力,有助于缓解房企的流动性压力。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也指出,此次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积极,亦将对当前做好“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发挥积极作用。


股市中长期有望向好


  股市的稳定,关乎经济社会大局,更关乎亿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我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和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支持下,A股中长期走势有望向好。一是本次发布会着重部署了对于科技创新领域和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支持,均将在中长期持续发挥政策效能,有利于继续推进我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趋势,并稳固增量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支持。二是我国政策储备充足、产业链健全、市场体量巨大、金融支持实体不断优化,A股中长期将顺应平稳度过关税冲击、科技产业向好发展的大趋势,走出健康持续的“慢牛”行情

  “此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表态传递了非常明确的实质性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举措,明确提及更大力度‘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相关表态对于当前维稳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具有积极意义。

  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程强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制度设计扭转资本市场“重短、轻长”的失衡格局。除金融监管总局鼓励保险资金入市的政策外,证监会介绍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多部门介绍将抓紧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相关监管指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将有望加速改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和估值水平,加强对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全链条支持,体现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


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就业吸纳主体,我国财政政策思路强调“以工代赈”,通过维护企业主体,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现金流的保障。此次系列政策的重要抓手是强化金融纾困,推动简化银行审批流程,加大贷款投放,缓解资金周转问题,减轻经营负担。

  稳外贸方面,金融护航与内需拓展并进。面对关税壁垒,政策从融资纾困、出口保险加码、内外贸一体化三个方面破局。将外贸企业全部纳入融资协调机制,对受冲击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续贷支持,让外贸企业能够渡过难关。

  科技创新,也成为本轮政策的核心发力点之一。在发布会上,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与证监会协同推出多项创新工具,构建“信贷+债券+保险”的全方位支持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长周期”的典型融资特征,这些工具直击融资难点,旨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提升科技企业融资效率与市场信心,同时也推动金融、财政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协同发力。科技创新再贷款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其增加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该工具既缓解了银行“惜贷”问题,又能在总量可控的前提下,精准支持技术领先但短期盈利不足的创新型企业。此次额度新增3000亿元至8000亿元总规模,显著提升了政策覆盖面和扶持力度,为科技企业研发攻关提供了关键的“启动资金”。


激活消费新动能


  当前在“关税战”持续升级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提振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促消费领域,结构性工具激活了新动能。此次政策在这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服务与养老再贷款设立了5000亿元专项额度,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激活了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养老等服务业需求,释放了居民的长期消费潜力。汽车与设备升级方面,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归零,降低了其负债成本,直接刺激了汽车消费与设备更新投资,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杨硕

图 片 | 官网截图 陈梦泽

编 辑 | 钱文婷

相关文章:

研发投入超千万!鲁抗医药新药获批上市,公司回应:将积极争取集采05-08

正荣地产:前4个月销售14.96亿元,控股股东已获委任联合清盘人05-08

延安市三项举措唤醒6.13亿元 “沉睡资金”05-08

放大招!长线资金入市,房贷也减负了05-08

超越北上广深,杭州首次成为最受中国年轻创业者青睐的“创业之都”05-08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退税加速”撬动入境购物潮05-08

首席论势|温彬: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 增量政策工具仍可期05-08

温氏股份:4月销售生猪317.57万头、收入55.45亿元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