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日锦
宋元时期,刺桐港商船千帆竞发,海浪与船歌曾谱就最早的“海丝交响曲”。如今,这座“东方第一大港”将以音乐为媒连接世界。8月15日下午,“大海啊故乡”小岞国际海岸音乐季暨首届全球国际音乐家比赛新闻发布会在泉州举办。据发布会消息,今年7月在芬兰启动海选初赛的首届全球国际音乐家比赛,部分环节将落地泉州。这场被誉为“世界首个以音乐家命名”的国际赛事,将让千年古城的街巷烟火与世界顶级旋律产生奇妙共鸣。

首届全球国际音乐家比赛落地泉州
据主办方介绍,不同于传统单项音乐赛事,本次比赛以“全能音乐家”为核心定位,首创“钢琴独奏+室内乐合作+声乐合作+乐队指挥”的综合赛制,初赛从全球15个国家选拔出音乐家选手后,将在泉州完成复赛阶段的激烈角逐。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这不是简单的钢琴比赛,而是要选拔能驾驭多种艺术形式的真正音乐家,就像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那样的全能大师。”
赛事落地泉州的深意,藏在海丝文化的基因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曾见证无数文明交融,而此次赛事从芬兰萨翁林纳初赛到泉州复赛,再到上海决赛,形成“欧洲—中国”的跨洲文化对话链条。7月南音《南韵·国色》在芬兰的惊艳亮相,已为这场对话奏响前奏,惠女服饰与千年古乐的组合,成为外媒镜头下最亮眼的“中国符号”。
在这场音乐盛宴中,泉州不仅是举办地,更是活态的文化素材库。赛事期间,国际评委与选手将深入开元寺、崇武古城等世遗地标采风,红砖古厝的燕尾脊、惠女服饰的“黄斗笠、蓝短衫”,都可能成为乐谱上的灵感符号。10—11月,24位顶尖音乐家到泉州大剧院、上音歌剧院进行复赛与决赛,决赛环节参赛音乐家将演绎中国作品,同时还将在惠安小岞上演专场音乐会。“中国旋律”成为国际赛事的标配,也将推动泉州从赛事举办地升级为全球音乐交流地。
这场赛事背后,是上海与泉州的“双城记”,更是校地合作的创新实践。记者了解到,早在2023年9月,惠安县人民政府就与上海音乐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四个一”建设,共同打造小岞生活艺术岛“文旅+艺术”品牌。上海音乐学院与惠安县的深度联动,已催生出总投资1.1亿元的小岞生活艺术岛艺术交流中心,未来这里将成为集创作、演出、研究于一体的艺术高地。
此次赛事前,惠安已启动“惠女风情推介年”,47个文旅项目串起青山湾、崇武古城等景观,让音乐爱好者在欣赏赛事之余,沉浸式体验“惠女、惠雕、惠建”的文化魅力。
编辑:白彩惠
审核:江荷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文章:
首届全球国际音乐家比赛落地泉州,千年刺桐港将奏响世界乐章08-18
能吃辣就来战!限时三天,上海首个辣味江湖畅游美食市集来了!08-17
建筑师是艺术家吗?丨记者手记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