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广州建博会现场,观众围观机器人捆扎钢筋。南方日报记者 张令 卢逸轩 摄
7月11日,第27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建博会”)在广交会展馆落下帷幕。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近2000家,被业界称为“大家居建筑装饰行业全球第一展”。从7月8日开幕起,展会吸引来自1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56万名专业观众到会,其中海外观众8602人,同比增长47.22%。
中式美学成高端市场新风向
走进广交会展馆B区各大品牌的展位,宛如穿梭在中式园林和古典大宅之间。
在“山水本心 宋韵新生”为主题的美心门展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宋韵山水画卷,黛色与素白的主色调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意境。展品充分体现了宋式美学,门板纹理展现水墨山水的氤氲气韵,而在细节更见“中国制造”底蕴:精致的五金配件、可升降的智能化梳妆台、内置紫外线净衣功能的衣柜……
美心门大区经理袁长平介绍,近年来市场风格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此前意式、小法式等风格较为流行,目前整体向新中式、宋式美学风格转变。此外,由于中低端市场内卷严重,品牌也向高端市场拓展,中式美学成为高端化的代名词。”展位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观众,还有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这两天来打卡的外国友人非常多,我们的外贸订单收获颇丰,在欧洲、非洲等区域有较大斩获。”
而在宋院南禅的展位上,品牌创始人黄建辉向记者介绍了传统竹制品与现代工艺结合的结晶。一幅外表看来朴素淡雅的传统竹编挂画,其中植入了半导体柔性发热膜,可在1.5米范围内提供热能,1天仅需1度电,兼具观赏性、环保性和制暖功能。
展位上的竹制茶桌亦是传统竹材与现代工艺结合的典型。其采用碳化技术,可通过控制碳化时间和温度调节颜色;表面雕刻出水波纹,完整呈现竹子的纹路与竹节。茶桌符合人体工学,无需螺丝即可组装拆卸,便于携带在户外场景使用。
黄建辉表示,品牌以打造竹、木宋式风格的茶空间为主,通过工艺改良,解决了传统竹材易发霉、易虫蛀的问题,让竹材在与现代科技结合中延续文人雅客的美学。目前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茶桌产品契合了当下人们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尤其受到注重氛围感的年轻客群青睐。
智能建造技术赋能行业发展
本届广州建博会不仅美感十足,科技元素亦十分丰富。通过智能建造设备与技术的迭代升级,“中国制造”为建筑装饰行业保驾护航、提质增效。
中建四局推出堪称“造楼机pro”的云端建造工厂,吸引不少行家驻足。
“比起造楼机,云端建造工厂的智能化程度更高。”展位负责人、中建四局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人员丛顺说,目前云端建造工厂正应用在广州南站ICC等超高层建筑上,建设效率提升了至少35%。
云端建造工厂集成的设备中,最受关注的是钢筋上一个悬空的方盒子,精准地在展位现场扎起了钢筋。
这个“盒子”是中建四局最新研发的索驱式建筑机器人,可完成捆扎钢筋的关键工作。在建筑工程中,捆扎钢筋动辄成百上千个点位,既吃力又耗精神,使钢筋工成了出名的“苦差”。
“索驱机器人核心创新正是使用八轴钢索进行位置控制,一举解决了轮式、轨道式、履带式机器人占用施工平台宝贵空间的问题。”丛顺介绍,“机器人同时搭载视觉识别系统和AI辅助决策,使钢筋捆扎效率较人力提升数倍。”
在建筑工艺中,由于振捣工艺产生噪音和振动,会对施工者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我司推出振捣机器人,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浙江孚帝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尚峰说。在展位现场,该公司的振捣机器人展示全地形移动、AI决策振捣范围等功能引来一片赞叹。
陈尚峰介绍,相关功能的搭载,使振捣工这一“苦差”渐渐成为过去式。近年来,包括陆丰核电站在内的核电工程、超大型路桥项目都选择采用该公司的智能振捣机器人代替人工,振捣工序的效率提高3—4倍。
在本届广州建博会上,各类施工“黑科技”还有很多,多名资深从业者发现,智能建造技术赋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明显。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滨说,目前建筑业整体处于相对低位,但智能建造板块不受影响,反而逆势高速成长,有望带动传统行业改造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 邵一弘
相关文章:
建筑机器人现场捆扎钢筋07-12
从“有痛”到“免麻”:浅层水光EPM技术如何实现无痛精准护理?07-01
港股上市首日“遇冷”,三花智控,怎么了?06-26
粤夜粤经济:沉浸式数字夜游成大市场|活力中国调研行06-24
而立之年MWC迎来机器人“首秀潮”,6G将融合虚拟与现实06-19
广州放大招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买房、买车、旧小区均有利好消息06-13
两大利好,重磅来袭!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