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有实招丨老房子变民宿,废校舍成工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6:52:00    

今年以来,微山新开工村级小微特色产业项目180个,提供就业岗位7500余个

老房子变民宿,废校舍成工厂

8月17日清晨,薄纱般的雾气尚未散尽,微山县两城镇独山村村民刘雪苓早已穿好工装、佩戴好“民宿管家”工牌,哼着渔家小调,步履轻快地走向她的单位——离家步行仅需五分钟的湖畔民宿。这份月收入3000元的工作,与几年前跟随丈夫打工漂泊谋生的艰辛,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雪苓介绍:“现在是暑假时间,这两个月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很多游客带着孩子来我们这儿度假,民宿的4套院落今天全订满了。”谈及如今的客流量,刘雪苓说。

除了民宿管家,刘雪苓还有一个隐藏身份——民宿房东。在她身后,4套精品民宿沿湖而立、依山而建,其中一套是由她家的老房子改造而成。通过资源盘活,她和其他3户村民的闲置民宅“摇身一变”,改造成了特色民宿,每年每户可以获得租金收入3600元。

在独山村,有200多名群众像刘雪苓一样依托民宿、游船、渔家餐饮等项目,在家门口实现了上岗就业。

微山县独山村拥有独山岛、独山湖等独特的山水旅游资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磊介绍,为发展经济,带动村民就业,村里与济宁卓晖文旅有限公司签订了旅游开发托管协议,通过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的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发展特色养殖、民宿、文创及水上项目等,让独山湖、朝阳洞、夫子楼、独山神石等文旅资源焕发新活力。目前,独山村年接待游客数量12万余人,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休闲度假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就业。

为让好项目落地生根,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吸引能人返乡、人才下乡,微山县积极盘活乡村闲置校舍、院落、坑塘等“沉睡资源”,一批以农村电商手工加工、箱包加工、水产养殖产业、民宿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出现在微山湖畔。

初秋时节,韩庄镇东黄庄村正在迎来“第二春”——昔日沉寂荒废的黄庄小学旧校舍,变为村民家门口就业的“致富工厂”——微山亿博针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30余台缝纫机齐声低鸣,针头如雨点般密集落下。工人们神情专注,手指翻飞,裁剪、缝制、填充……动作行云流水。色彩鲜艳的毛绒布料在她们手中迅速成型,变成憨态可掬的玩偶。很难想象,这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基地,半年前还是一所闲置小学。

人才与家乡双向奔赴,正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推手。“今年初,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我走进这个闲置校园,来到现场我的心里立马就有底了。12间标准教室方方正正,而且水电齐全,就是现成的厂房。”微山亿博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回忆道。

这份对家乡闲置校园的“一见倾心”,点燃了张庆回乡创业的火花。在村党组织的倾力协助下,亿博针织项目跑出了“加速度”。仅两个月的功夫,闲置的校舍就变成了设备齐全的针织玩具加工工厂。同时,经过培训后的70多名村民也从田间地垄走进了生产车间,很快实现上岗就业。

“每月两千多的收入拿在手里,很安心。”谈及现在的收入,43岁的李忠云这样感慨。李忠云是工厂的一名缝纫机工,白天在工厂打工,晚上回到自家小超市守店,一家六口人的日子就安顿在村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微山县紧紧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深入实施“头雁领航”行动,诚邀企业家入乡投资,鼓励大学生、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引领乡村发展。今年以来,微山新开工村级小微特色产业项目达180个,提供就业岗位7500余个,让村民在家门口捧上了“新饭碗”,人均月增收超过2500元。

(大众新闻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白文娟 周梦茹)

相关文章:

稳就业有实招丨老房子变民宿,废校舍成工厂08-26

城企同心向未来!章丘以全周期服务致敬企业家担当08-25

沈阳快速路+1!雪松路跨线桥正式通车08-23

扬优势、展实力、创一流丨西安勘察设计院拳头产品——咨询业务08-20

陕西佳县:扮靓乡村“面子” 做实民生“里子”08-19

爬楼机+福祉车!普陀公益助老解“悬空老人”燃眉之急08-19

巴西总统和副总统出席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仪式08-17

江苏无锡:人才服务有温度 城市发展动力足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