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陈晓东 井贺丽
7月19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凯杰一行到源汇区大刘镇调研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及运行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勇,大刘镇党委书记郭嘉琦,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陈晓东及部分区镇人大代表陪同调研。

调研中,郭嘉琦围绕大刘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进行了汇报,重点介绍了产业布局、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进展。陈晓东详细汇报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规范化建设、代表履职活动开展及民意收集办理等情况。据介绍,大刘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现有市人大代表1名、区人大代表19名、镇人大代表68名,通过构建“代表参与全覆盖、履职区域全覆盖”的网格化体系,将全镇划分为23个人大代表履职网格,并创新“线上线下双接待”模式,每周三固定为代表约见接待日,同步上线“码上说事”平台,实现民意收集“全天候”、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以来,通过该平台累计接待群众120人次,收集民生诉求17条,办结率达95% 。

王凯杰一行实地查看了联络站的功能布局、制度上墙及代表履职档案,对大刘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完善“代表联络站+”模式,推动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例如,大刘镇将代表服务站嵌入南王村“说理堂”,既作为矛盾调解室,又承担政策宣讲和民意收集功能,这种“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做法值得推广。
针对下一步工作,王凯杰强调,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常态化开展代表进站接待、专题调研等活动,切实把联络站建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同时,要加强代表履职培训,健全意见建议办理反馈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他特别提到,大刘镇通过联络站牵头对司法所、民政所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提出13条针对性意见建议,有效推动了基层工作落实,这种“监督+服务”的模式应持续深化 。
王凯杰还对联络站的数字化建设提出要求,鼓励探索“线上联络站”与线下实体站融合发展,如借鉴广西南宁市基层人大网格化工作等经验,通过小程序实现代表与群众实时互动,提升服务效率。他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结合大刘镇“四好农村路”建设、特色农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组织代表围绕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视察,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调研为大刘镇基层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大刘镇将以联络站为依托,持续优化代表履职环境,推动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漯河现代化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相关文章: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凯杰一行到源汇区大刘镇调研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07-20
聚焦群众“微实事”:自贡高新区景苑社区疏通民生堵点07-15
合规永远在路上——记山西襄垣农商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孙彦洪07-10
温州龙湾区一人大代表呼吁“促进90后积极面对婚姻”,官方答复07-07
四川省泸定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07-05
西部机场集团招聘公告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