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干热风来袭!小麦遭遇“高温酷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8:36:00    

山西省气象台5月18日16时27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警区域:运城、临汾、晋城、长治、晋中、太原、吕梁、阳泉、忻州等地的部分地区。同时,山西省气象台提醒,近3天中南部地区要警惕干热风。什么是干热风?小麦为啥怕这种风?5月19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什么是干热风

干热风是我国北方普遍发生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它是指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又称热风、干旱风和热干风等。

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类型主要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和旱风型3种。其中高温低湿型是华北、黄淮及陕西关中冬麦区干热风的主要类型,在小麦开花、灌浆阶段均可发生,且发生范围广,会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严重威胁小麦产量。

干热风的主要危害在于高温低湿环境造成冬、春小麦及棉花等作物生理干早,影响产量,其中冬小麦受害最为严重,对春小麦及棉花的危害仅见于西北地区。小麦受干热风危害的程度除决定于干热风的强度、持续时间等因素外,还与作物生育期、生长状况、土壤性质、栽培管理措施及前期气象条件、病虫害情况有密切关系。

每年5月中下旬高发

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北方冷空气南下,黄淮海地区处在高空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中,低空和地面处在两条锋带之间的反气旋区内,天晴、高温、低湿,造成小麦和棉花等作物生理干旱。小麦水分代谢失衡,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和灌浆速度,进而严重减产。干热风危害轻的年份,减产10%以下,危害重的年份减产10%-20%,甚至达到20%以上。

干热风天气影响冬小麦灌浆,尤其部分麦区叠加缺墒影响,对小麦生长很是不利。干热风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大。在我省,干热风天气从4月到8月均可出现。5月到7月发生的干热风对小麦危害最大。

干热风到来,麦田蒸腾过快,小麦叶片功能衰退、灌浆期缩短、根系缺水灌浆不足,粒重下降,小麦出现大面积秕粒歉收,严重威胁产量。因此,对农户来说,小麦进入灌浆期后的病虫害、养分不足不是大问题,最值得担心的是遇到干热风。

抽穗扬花期,干热风使花药破裂而无法授粉,造成小穗且不实的数量增加和穗粒数减少;灌浆前期,冬小麦籽粒含水量快速增加并渐进入乳熟期,干热风使小麦灌浆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严重影响淀粉粒形成,造成冬小麦籽实瘦秕,产量下降;灌浆后期,是小麦干物质积累的重要阶段,干热风缩短小麦灌浆期,出现“高温逼熟”和“青秕”,会大大降低干物质的积累。

农业专家表示,干热风来临前,通过喷洒石油助长剂、磷酸二氢钾、草木灰水等常用药剂,改善小麦生理机能,提高小麦对干热风的抵抗能力;播种前使用一定比例的药剂如氯化钙、阿司匹林闷种处理,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健壮,增强小麦对干热风的抗性。

采用“一喷三防”措施

农业专家表示,干热风的防范,关键在于科学灌溉和合理施肥。

采用“一喷三防”措施,喷施叶面肥或搭配有机水溶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与抗蒸腾作用,实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减轻干热风影响。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底肥,增强小麦本身抗干热风的能力。如冬小麦秸秆覆盖夏玉米田面、夏玉米秸秆粉碎翻入耕层还田,增施有机肥,实现节水增产;深施肥促进冬小麦中、下层根系生长发育,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冬小麦产量。

施肥方面,在小麦灌浆期,适时喷施叶面肥,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喷施叶面肥是防干热风、防早衰最简便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可满足植株后期养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

灌溉方面,优化灌溉方式。在干热风来临前适量喷水,采用小水细灌或滴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防止后期倒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冠层温度,延长叶片功能期;浇水时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避免大风天作业,成熟前15天内停止浇水,确保小麦正常成熟;适时适量灌溉,对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在灌浆初期及时浇水,补充水分,调节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

培育生物改善生态环境来抵御干热风。林带在降低风速和气温、提高空气湿度、减少农田蒸发和植被蒸腾等方面效果显著,使干热风发生强度减弱、持续时间缩短、出现频率减少。


来源:山西晚报

相关文章:

山西干热风来袭!小麦遭遇“高温酷刑”05-20

保康:田间好“丰”景 小麦收割忙05-19

5月19日至21日河南全省将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05-17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发生5.5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05-12

比砒霜还毒!3岁女童大把脱发、走路如踩棉花,查出急性铊中毒05-08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7级地震05-05

墨西哥发生5.8级地震 震源深度260千米05-05

贵州黔西市载人游船倾覆事故已致3人死亡,60人送医救治,14人正在搜救中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