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星级厨房”搬到家门口,太原多家酒店探索品质化便民餐饮服务新业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7:21:00    

市民在兰博泰尔酒店门前选购

山西大酒店的鲜榨果汁受欢迎

美味西点

傍晚7点的太原街头,夕阳刚给楼宇镀上金边,山西大酒店门前的便民服务摊点已像被点燃的篝火——戴着厨师帽的师傅忙着将刚出锅的蒜蓉小龙虾打包,排队的市民举着手机拍个不停;穿制服的服务员正给孩子递上鲜榨的果汁,红色条幅上“鲜料现烹烟火暖 推门即享便民餐”的字样,在暮色里愈发鲜活。

这场由星级酒店掀起的“摆摊热”,正悄悄改写着太原的市井图谱。从山西大酒店的红烧肉到兰博泰尔酒店的卤味,再到西山大厦的早点,曾经藏在水晶灯下的精致味道,如今沿着街道的烟火气,走进了市民的日常餐桌。

从宴会厅到马路边

“师傅,两条小黄鱼加一个烧肘子。”市民高先生踮脚朝餐车前喊,手里的购物袋已经装了半袋油爆大虾。穿白大褂的厨师长应和着,把食品装进打包盒:“好嘞,一共88元。”这一幕发生在山西大酒店门口的遮阳棚下,十多道热菜在保温台上排成一列,最抢手的现熬小黄鱼刚摆出来,就被熟客抢购一空。

谁能想到,酒店前这一溜毗邻马路的闲置角落,如今每到饭点,穿西装的大堂经理会戴着一次性手套给顾客切卤味,厨师们系着围裙边介绍菜品边打包——这些往日里在宴会厅的从业者,现在对“哪个时段的过油肉最抢手”“打包时要多套一个塑料袋防烫”了如指掌。

“从华丽的大厅到这里,就差50米,价格降了好几成。”山西大酒店工作人员任姝婷指着餐车旁的价目表,像一串亲民的密码:红烧狮子头3元一只、卤鸭头9元一个、椒麻捞猪肝15元一份,和菜市场的熟食摊几乎持平。

这样的亲民价格并非简单降价。任姝婷算了笔账:省去包厢服务费、摆盘装饰和餐具损耗,再加上现做现卖零库存,最终实现“五星级食材、便民价消费”。就像那道让市民王倩念念不忘的红烧肉,10块肉装一盒卖30元,“在酒店点一份要88元,这量够全家吃两顿,肉质还一样好。”王倩说这话时,正举着手机给刚出炉的红烧肉拍照,准备发到朋友圈分享。

兰博泰尔酒店的摊位前,这种“性价比魔力”更明显。手工包子的蒸笼腾着白雾,餐饮部经理被围在中间打包:“酱肉包3元一个,素馅包2元,一会儿就卖空了。”现在师傅们下午3点就开始揉面,上千个包子仍不够卖,有市民专门从杏花岭区开车来抢购,“就信他们的用料,馅里的酱肉是现卤的,素馅里的韭菜也很鲜。”一位拎着十来个包子的阿姨说。

从“等客来”到“找客去”

兰博泰尔酒店门口便民服务摊点的营业时间又增加了——原本只有傍晚才出摊,现在中午也在售卖。“前阵子有上班族大中午跑来问‘能不能中午也卖’,既然顾客有需求,我们就开干,试了几天还挺火。”酒店服务人员笑着说。现在午间的便民摊点前,穿工装的年轻人排着队,手里攥着刚从便利店买的饮料,眼睛选着心仪的菜。

西山大厦幸福里餐厅的早市更像场“烟火修行”。每天清晨5点,厨师们就开始熬头脑、蒸虾饺,6点刚过,穿睡衣的老人、背书包的学生、系领带的上班族就开始陆续前来就餐。“以前做早茶是给住店客人准备的,现在得考虑老街坊的口味。”餐厅经理说,他们把广式虾饺的皮做薄了些,老豆腐的卤汁做得更清淡入味些,“这样老人孩子吃得更方便可口些。”

“不是降低标准,是换种方式坚守标准。”山西大酒店的任姝婷介绍,“后厨的消毒流程、厨师的健康证,一样都不能少。”在摆摊前,厨师长专门开了会:“哪怕是摆摊,刀工也得像在宴会厅一样讲究。”

从“尝鲜”到“常来”

“明天还能做卤鸡爪吗?”有市民问。任姝婷当场和厨师商量,承诺第二天就把卤鸡爪摆上摊。“刚开始打算菜单几天一换,现在每天都有调整,顾客的建议就是最好的灵感。”

这样的互动正在太原的星级酒店摊位上频繁发生。根据顾客提出的中午时间紧,盒饭更方便些,山西大酒店随即推出了15元到35元不等的盒饭午餐,荤素搭配,好吃不贵;兰博泰尔酒店根据上班族的需求,午餐推出的主食花样更多些,让上班族吃饱吃好;西山大厦的早市为老年人着想,常年推出头脑套餐和各类面食,成了附近老人的固定选择。

信任是最好的粘合剂。老程住在万柏林区,每次专门跑到兰博泰尔酒店来买卤味和熟肉,这次又买走5盒大骨头:“知道他们后厨的卫生标准,比在其他摊位上买更放心。”更意外的是回头客里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打卡”心态来,最后却成了常客——“95后”白领林昌辉算过一笔账:“点外卖两荤一素要近50元,这里25元能买到星级酒店的菜,还不用等配送。”

暑期的高温让这种信任更加牢固。70岁的王梅花阿姨不再顶着烈日去菜市场,而是每天下午来山西大酒店的摊位转一圈:“买回去的菜全是熟食或是刚做好的半成品,做着省心吃着舒心。”她的孙女最爱这里的蛋挞和果汁,“比蛋糕店的用料实在,孩子吃着放心。”

烟火气里的转型启示

这场由星级酒店掀起的“烟火探索”,或许不止于摆摊本身。他们不用像小摊贩那样担心客源,几十年积累的口碑就是最好的招牌;也不用为食材渠道发愁,批量采购的优势能压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品控体系——从冷链溯源的排骨到当天现摘的蔬菜,从厨师的健康证到餐具的消毒记录,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标准,成了“摆摊经济”里的隐形竞争力。

傍晚7点的山西大酒店门前,卤锅的热气混着晚风飘向街道。大厨刚把最后一份过油肉装进打包盒,任姝婷在清点当日收入,账本上的数字比昨天又多了两页。欢脱的孩子举着鲜花饼跑过,拎着菜的老人笑着道别,餐车的灯光在暮色里亮起来,像一颗刚被点燃的星星。

当水晶灯下的精致走进市井,当标准化的品质融入日常,太原的街头不仅多了些诱人的香气,更生长出一种新的可能——在这里,高端与亲民不再对立,品质与实惠可以共存,而那些热气腾腾的饭菜里,藏着的正是一座城市鲜活生动的烟火人间。记者 张秀丽 文/摄


来源:太原晚报

相关文章:

把“星级厨房”搬到家门口,太原多家酒店探索品质化便民餐饮服务新业态07-25

太原核定4所学校部分收费标准07-24

还有必要考C1驾照吗?可以降为考C2吗?官方回应来啦!07-10

合规永远在路上——记山西襄垣农商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孙彦洪07-10

路遇“危情”,济南公交驾驶员暖心相助07-09

太原最新停水通知07-05

【祁连山下是我家】张掖甘州:将城市“边角料”变成公共生态空间06-30

太原西北二环高速沙岩隧道新增一处测速探头06-30